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香洲区多措并举落实“双减”政策

金秋九月,香洲区中小学迎来开学季,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的落地,为孩子们送上一份开学“见面礼”。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珠海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提供校内课后服务特色课程。

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双减”政策如何有效落地?减负的同时如何增质?

目前,香洲区教育局将“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同步推进,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持续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维护教育良好生态,切实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创新推出资金监管平台

为贯彻落实《意见》,按照省、市关于坚决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要求,香洲区教育局全面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共查处存在无办学许可、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机构2所和个人1名。

在审批方面,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如何有效预防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也是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香洲区教育局创新运用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平台“粤预付”,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风险管控。“‘粤预付’平台作为广东省试点项目,将在珠海市香洲区率先落地,并首次运用于教育领域,通过第三方监管的方式,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粤预付”资金监管平台负责人杨凡透露,目前该平台已进入内测阶段,预计本月上线。

香洲区各培训机构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探索开展素质类培训。

在培训机构广告清查方面,香洲区教育局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立即下架已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的校外培训广告,并对培训场所内宣传用语进行清理,坚决避免使用应试提分、引发焦虑的语言。截至目前,已有37家机构下架了城市主干道旁、商业综合体外墙等公共场所的大型户外广告80幅,共97家机构无户外广告或已完成撤销。

同时,印发《香洲区民办培训机构学科类课程审查委员会工作方案》,组建由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123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开展培训机构学科类课程审查工作,大力推进培训机构学科转非学科、营利转非营利工作。

记者在香洲区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看到,办学场所的显眼处张贴着关于承诺坚决支持“双减”政策的告示。“对于‘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决遵守和配合。”香洲区教育培育行业协会会长蔡导军提到,在香洲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协会牵头开展合规经营承诺,100余所培训机构自发承诺,不在寒暑假、节假日、休息日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目前,大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在积极和家长沟通转型问题,对于不愿意接受机构转型的,表示坚决办理退款手续。同时,协会内部建立协调机制,互帮互助,积极应对‘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遇到的困难。”蔡导军认为,“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能够确保培训机构规范化运作。另一方面,面向未来的教育培训功能应当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倡导机构向非学科类、素质类转型。他表示:“社会各方要共同撑起孩子的未来。”

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托管与素质拓展相结合

校外内容减了,校内如何做强做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关键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的同时,从教学实际出发,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体现“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两手抓,方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

香洲区小学生正享受美味午餐。

“提高课堂效率和作业设计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校‘吃饱’‘吃好’,自然减少对校外培训的需求,达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凤凰小学校长严文桂表示,该校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辅导学生在校完成书面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作业,丰富合作类、游戏类、制作类、想象类等作业种类,上好作业讲评课等举措增质提效。

开学首日,凤凰小学有了不少新变化。

“网红”推拉床、54门特色课程、每件教室多了一张老师的办公桌……这些是凤凰小学作为香洲区3所“430特色课程”试点学校之一,创新推出的“5+2”校内课后服务。记者了解到,该校校内课后服务分为基本托管和特色托管服务。

基本托管服务包括早餐、午餐、午休、作业强化管理等。特色托管服务与珠海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手合作,以“7+1+1”模式开展舞蹈、声乐、足球、语言表演、科技创新、体育运动、羽毛球等7大类课程。凤凰小学是广东省艺术特色学校和珠海市象棋特色学校,结合学校特色,该校还开设了学校特色项目美术和学校自选项目象棋课程。

“家长和学生对于特色课程服务的呼声高,需求大。”严文桂介绍,目前,学校提供的特色课程均已报满,已有1300人次报名。记者了解到,特色课程以普惠性为基本原则,收费只有校外培训机构的1/3。严文桂说:“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开展情况进一步优化特色课程,将先进经验在全区推广。”

香洲区教育局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把做好课后服务作为“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的重要举措。9月起,香洲区所有公民办中小学都开展了校内课后服务,确保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课后服务以基本托管服务为主,与素质拓展服务相结合。基本托管服务要强化作业管理,包括学生自主作业、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师答疑等学习活动。各学校每天至少要安排一个学时的基本托管服务,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集体补课或讲新课。

9月起,香洲区所有中小学均开展校内课后服务。

在素质拓展方面,学校要结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积极开发设置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赋能校外培训机构转型丰富素质教育培养阵地

新时代新理念。站在新的起点上,培训机构正迎来净化和提升的良好契机,校外培训机构如何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记者探访获知,香洲区各培训机构纷纷谋求转型,或将迎来校外培训新变化。

闻达教育集团在香洲区有15个校区,以英语培训为主,还有少量数学、语文的学科类培训。该机构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在争取学生和家长理解后,将周末课程改设到周中,且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结束后,不影响校园教学活动开展。

“我们正在尝试将学科类培训向素质类培训转型。”闻达教育集团总校长张东育说,机构的课程设置做了很大调整,学科类培训大幅度缩减,与此同时,开发表演、编程等方面的课程,探索更多以培养中小学生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类培训。

“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中困难重重。”张东育坦言,由于时间紧迫,机构一边办理非学科类办学许可,一边积极研发新的课程。

好未来旗下少儿英语品牌“励步英语”更名为“励步”,在“双减”政策颁布前就开始了品牌、产品升级,计划陆续在全国推出戏剧、美育等五大素质教育产品。目前励步珠海校区已启动戏剧产品筹备,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教师培训。

“今年暑期,依托社区青少年宫,我们面向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公益培训班,提供了130个免费公益项目名额,设置美术、书法、体育等课程,希望能为困难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丰富素质教育培养阵地。”珠海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赵闻广告诉记者,孩子们对素质教育有很大需求,该中心与多家校外机构展开合作,开展社区青少年宫等项目,进行普惠性素质教育培训和免费公益培训。

赵闻广表示,校外培训机构要深刻认识“双减”的重大意义,加快转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充分体现校外培训的公益普惠性。

家长声音

五年级学生家长马女士:

“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仅减轻了孩子负担,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卡点”接孩子不再成为每天让人头疼的事情,孩子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在学校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请教。学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远比把孩子送到校外补习班放心得多。希望学校能在课后服务上下足功夫,提高特色课程质量,不搞面子工程,让孩子和家长真正受益。

初二学生家长梁女士:

校外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花费很多,家长也很难辨别。校内的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服务,让学生和家长少走很多弯路。课后服务的费用不高,让我们减少了一大笔校外培训机构的费用支出,家长更放心校内老师的教学水平,也不必再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了。

四年级学生家长姬女士:

对于年轻夫妻独立带孩子的家长来说,事业和孩子在心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性,4:30的时间点实在太尴尬,不接孩子不放心,接孩子又耽误工作。此举不仅解决了家长接孩子的大难题,还做到了“减负”不减“质”,专业的老师能随时为孩子解疑答惑,是令人激动、感动的喜讯!

文字:廖明山张景璐 图片:赵梓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转载自:https://pub-zhtb.hizh.cn/a/202109/03/AP61317ddce4b018fbaa1a6b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