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美国对华政策为何混乱?揭秘拜登决策圈的三大争斗

2021年10月30日 19:24:30
来源:风向

文/凤凰网《风向》特约作者 美第奇效应

核心提要:

1. G20罗马峰会召开之际,拜登决策圈的公开不合越发严重,民主党内的派系争斗、老少争斗、继承人争斗已进入白热化程度。比如民主党议会领导层的平均年龄达72岁,少壮派通过正常途径晋升无望,所以寄希望于通过极左路线和公开唱反调博出位。民主党核心决策圈全面内讧,从预算和内政领域,逐渐蔓延到选战、外交甚至基本国策等各种议题之中。

2.拜登政府对华政策上,就存在温和派克里和沙利文与民主党激进派的分歧。前者认为应该短期内和中国和解,放弃特朗普时代强硬路线,提升拜登的支持率。但激进派认为,如果不能尽快打压和遏制中国,外界也会解读为美国的“虚弱”和“怯懦”。所以两派在新疆问题、反倾销问题、取消“惩罚性贸易关税”问题、高科技限制条款和对台援助方面针锋相对,引发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混乱表现。

3. 民主党并非一个党,内部派系十分复杂。20世纪60年代,民主党从先前的蓄奴党转向支持黑人和少数族裔,形成了“温和派”和“激进派”两派,从此埋下了党内分裂的祸根。21世纪,以“白左”为主的大量“激进派”,改变了原本以“温和派”为主的党内生态,导致了两派的多次对决。拜登上台后,再无共同敌人的两派,从先前短暂的握手言和恢复到你争我夺。

4. 目前拜登政府内外交困,创下了美国有民调以来总统支持率下降的最快速度,各位潜在的接班人开始抢占有利位置。美国政府的门第派别文化,以及拜登名义上的接班人哈里斯表现糟糕,都加剧了争斗。随着改选时间的临近,这种内斗将越来越激烈,届时大决裂、内讧等管治失能将愈发凸显。

最近拜登内阁内部,传出来很多不和谐的声音。不同派系的口水战已经从幕后传到前台,大有决裂的姿态。拜登的决策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全面内讧,处处拆台

民主党核心决策圈,近期矛盾日益外露,很多政策路线讨论已经升级为公开化的争吵甚至攻讦。这种全面内讧和自己人拆台的现象,已经从预算和内政领域,逐渐蔓延到选战、对华外交甚至基本国策的各种议题之中。

《经济学人》近期也以《民主党的劣势》为题进行了报道

预算领域, 民主党2022年中期选举的最重要的武器是拜登的3.5万亿基建计划。然而如此重要的预算方案,竟然被两个民主党自家的议员挡在门外。温和派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和基尔斯滕·西内马(Kyrsten Sinema)就是阻止这个议案通过的两个“钉子户”,两人不满一揽子预算法案规模太大,要求缩减规模。曼钦认为政府甚至无法支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项目的情况下,再花费数万亿美元用于“新的扩大政府的项目”,这明显就是“财政疯狂”。曼钦其后更提出将3.5万亿的规模压缩至1.5万亿。

当前,民主党已动用和解程序绕过共和党,但因为民主党在参议院和共和党的席位数是50:50,所以需要每一名民主党参议院投下赞成票才能推动法案过关。为了逼迫两人投下赞成票,拜登可谓软硬兼施,一方面笑脸相迎,频繁邀请他们两个前往白宫商谈,另一方面动用民主党选举机器向两人施压,西内玛的四名高级助手,甚至因为其拒绝支持预算案而集体辞职,而曼钦也表示自己受到胁迫,如果党务机器再不停手,以后就脱离民主党,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政。

经济领域,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的经济团队成员普遍支持提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连任。鲍威尔虽然是特朗普任命的,但是他在拜登上任的九个月中,非常忠实地执行了拜登内阁的宽松政策,哪怕美国物价高起,依然睁眼说瞎话,强调通胀只是暂时的,保持零利率不松口。然而来自马萨诸塞州民主党参议员沃伦(Elizabeth Warren)等知名民主党人却开始不断串联,坚决阻止鲍威尔连任。进步派人士对鲍威尔倾向于放松2008年危机后实施的金融监管感到不满,同时也提出鲍威尔及其麾下的美联储官员的品行问题(有报道说大批美联储官员包括三名有投票权的美联储地区分行行长拥有大量证券持仓,是量化宽松的直接受益者。鲍威尔5500万美元可投资净资产中的大约60%被配置在美股中,并且未持有美国国债。因此美国网友笑谈,鲍威尔至少有3300万个理由来确保美股价格上涨)

沃伦公开信,要求美联储官员们不准从事股票交易

对华关系领域, 以白宫幕僚长罗恩·克莱恩(Ron Klain),气候大使克里(John Kerry)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人坚持短期之内与中国和解,放弃特朗普时代对华强硬的路线。科莱恩认为,英国格拉斯哥COP26气候变化大会上,拜登必须表现惊艳,才能一举挽回之前支持率的颓势。而克里更是反复跟拜登强调,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那么COP26很难取得激动人心的成果。沙利文则操刀了中美苏黎世和谈,他认为与其考虑十年之后的中美争霸的大棋,解决美国眼前的困难更加重要,而美国的通胀和物资短缺问题离开中国是不可能解决的,而这些民生问题比虚无缥缈的国际局势更能影响本地选民的选票走向。

但是民主党内的激进派则观点相反,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很好地料理了香港问题,在疫情期间的表现也压过美国一头,如果不能尽快打压和遏制中国,那么美国将失去其所谓“民主”的道德高地,外界也会解读为美国的“虚弱”和“怯懦”。

两派人士在新疆问题、太阳能板反倾销问题、取消惩罚性贸易关税问题、高科技限制条款和对台援助方面针锋相对,斗得不亦乐乎。甚至出现了拜登前一天讲话表示美国坚定协防台湾(众所周知,拜登脱稿就发呆,所以都是照稿子念——作者注),后一天白宫就主动辟谣,通过邮件等方式向CNN和Politico等其他美国媒体做出澄清,强调美国的政策没有任何改变这样的怪事,显然写稿子的和做沟通的两派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其他如一边放松华为芯片出口管制,一边取消中国电信在美经营执照这种混乱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个中原因了。

民主党不是一个党

所谓“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美国虽然是两党制的国家,但是轮流执政的两个党,实际上内部派系十分复杂。民主党更是两党当中,最不像一个党的那个。

拜登被期望能够延续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林登·约翰逊的政策。图自GQ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民主党,其实跟它原来的样子大不一样。 在美国内战的时候,民主党是坚定的蓄奴党,反对解放黑人奴隶。但是到上个世纪60年代,民主党出了一位总统叫做林登·约翰逊。他看到了黑人和少数族裔在美国政治版图之上的前途,因此力排众议,推动了美国全国范围之内废除种族隔离、普及全民选举。经此一役,民主党从19世纪的奴隶主代言人摇身一变,成为了黑人和少数族裔的守护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民主党埋下了分裂的祸根。

改制之后的民主党,原来的派系如大城市工会和大资本代言人成为“温和派”或者“中间派”,而积极迎合以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裔,和主张LGBTQ权利等“边缘人群”为主的新生力量构成了“激进派”或者“进步派”。进入新世纪之后,我们所谓的“白左”,也就是以高校学生、知识分子和媒体及娱乐业从业人员为主大规模加入的“激进派”,改变了原本民主党以“温和派”为主的生态。民主党的政纲开始急剧左转。

从两党党纲“机会”一词词频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政治变换。

这种剧烈的左转,当然不能被原本的“温和派”所接受,因此每次决定总统候选人的党内初选,都是“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一次对决。

在2016年初选,“温和派”代言人希拉里对阵“激进派”元老桑德斯,温和派以减少电视辩论频次、改变投票模式等方式,盘外招“做掉”了更能言善辩的桑德斯。做法如此出格,以至于在2016年复盘的时候,民主党就发现大量桑德斯的支持者,怒而转投特朗普,是导致希拉里意外的输掉选战的重大原因之一。 2020年初选,因为参选人数众多,拜登作为“温和派”的代言人,票数被布蒂吉格等人分走,导致“激进派”桑德斯又一路遥遥领先。 为了不让大权旁落,“温和派”大佬们只能再次使出盘外招,逼迫布蒂吉格等人在最重要的“超级星期二”之前退选,并马上发表通电支持拜登,才让拜登在关键时刻逆转了颓势,击败桑德斯成为候选人。

连续两次阴招当然让“激进派”愤怒异常。但是特朗普的倒行逆施让“白左”不能再任性倒戈,共同的敌人之下,温和派和激进派暂时握手言和。

拜登上台之后,再无共同敌人的两派,自然恢复到之前的你争我夺。 而且两次被盘外招打掉的“激进派”,比之前更强烈地要讨回一个公道。拜登内阁也启用了一些“激进派”的成员。因此,秉持实务主义路线的温和派和理想主义路线的激进派,在拜登的决策圈里斗得你死我活,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老人政治之下的搏出位

除了根深蒂固的派系斗争,民主党内的老人政治也是最近内讧的原因之一。

民主党目前的大佬年龄都已经很高,除了拜登已经78岁之外,民主党内二把手,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也已经81岁。佩洛西2003年首次成为民主党众议院领袖,占据民主党二把手的位置已经有20年之久,从60岁干到80岁,还没有退休的意愿。佩洛西贪恋权位之下,整个民主党议员队伍整体的严重老龄化。民主党议会领导层的平均年龄达到了72岁,而共和党对应的平均年龄则仅仅48岁。

两党国会领导层平均年龄。

高层位置已经被老人牢牢占据,而且丝毫没有退位让贤的意思,民主党少壮派通过正常途径晋升无望,所以寄希望于通过极左政策路线和公开唱反调的大胆行动来博出位。

很多民主党的年轻一代,认为党团的选举机器已经不可靠,稍微有言行不满就会受到党鞭惩戒,与其仰人鼻息,不如谋求自己的个人品牌,以个人的名气获取选票,而通过唱反调搞新闻的模式,显然是最有性价比的一条路。

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左四)

比如29岁当选国会议员的奥卡西奥-科尔特斯,就组织了一个叫做小队的组织(the squad),成员包括艾安娜·普雷斯利(Ayanna Pressley)、伊尔罕·奥马尔(Ilhan Omar)、拉希达·特拉卜(Rashida Tlaib)科里·布什(Cori Bush)和牙买加·鲍曼(Jamaal Bowman),这些人游离在党团之外,以及其激进的态度嘲讽、攻击所谓建制派的议题,将民主党决策层内部的分裂公之于众,外扬家丑,表现他们的“进步立场”,吸引“激进派”支持,提升他们的知名度。

后拜登时代的“夺嫡”之乱

拜登最近的状态非常不好,目前拜登政府内外交困,创下了美国有民调以来,总统支持率下降的最快速度。 圣诞将近,货架空空,民怨沸腾。之前的阿富汗撤军更是掩面扫地。拜登是如此的不受欢迎,以至于很多民主党人的地方选举都打破惯例,不寻求总统的背书支持,反而刻意跟拜登保持距离。

比如最近的弗吉尼亚州长竞选。2017年,民主党人拉尔夫·诺瑟姆(Ralph Northam)在该州州长竞选中以近9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了共和党人埃德·吉莱斯皮(Ed Gillespie),这个州本来民主党人十拿九稳,然而四年过去之后,随着拜登的支持率急剧下降,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被广泛认为势均力敌。然而选战焦灼之时,民主党候选人麦考利夫却出乎意料地刻意跟拜登保持距离。不但很少提到他跟拜登三十年的交情,主要谈话稿要点也都是怎么攻击特朗普,而很少提到拜登政府的政纲。

拜登的健康情况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福克斯新闻(Fox News)报导,拜登21日参加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巴尔的摩举行的市民大会,当会议来到中段、CNN主播安德森古柏(Anderson Cooper)提问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时,拜登眉头深锁、相当专注地聆听,不过当镜头带到头部以下时,拜登的身体却呈现相当“诡异”的僵硬姿势,他的身躯停顿,双手握拳悬在腰部位置,并且维持这个姿势将近20秒,似乎有肢体强直的情况。吃瓜群众纷纷在问:“拜登在干嘛?”

“老皇帝”既不受人欢迎,身体又江河日下,不用问, 各位潜在的接班人肯定开始抢占有利位置了。

在美国,“夺嫡”是大事,两党轮流执政,一般一党执政周期达到八年,考虑到这个政治周期,如果不能排上拜登接班人的位子,下次机会窗口打开可能要十年之后。 十年在风云变幻的美国政坛是个太长的时间,一方面谁也不知道这十年中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和丑闻,终结掉自己排队拿的号码;另一方面现在美国民众对老人政治日渐反感,他们希望出现克林顿或者奥巴马这种年轻有活力的候选人,再过十年现在民主党前排的接班人也都步入老年,到时候是不是还有机会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且美国政府很讲究门第派别。 现在拜登内阁的大员,除了因为要赎买“激进派”分出去的职位,基本上都是奥巴马时代的老班底。如果跟错了人,站错了队,那么技术官僚很难出头。

所以各位接班人自己的班底,也都非常激烈地为各自的头领挤占一个好的接班位置使出浑身解数。毕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自己跟的人能够爬上去,这些高级助理们可以进入联邦政府的要害部门任职,高薪厚禄不说,退下来之后也有大把私人企业提供优厚的岗位。如果自己这派没有爬上去,那么这些高级助理也就只能泡泡清贫的智库或者到K街( 华盛顿K街位于美国国会山和白宫之间,由西向东,横贯华盛顿北部。是美国一条著名的“游说一条街”——作者注 )上去当游说公司顾问。在这种情况之下,这些“师爷”们各出阴招,互相拆台闹出内讧,自然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最后,拜登名义上的接班人哈里斯的糟糕表现,更加剧了这种“夺嫡”混乱。 哈里斯目前的支持率跟拜登不相伯仲,非常糟糕。一方面哈里斯的能力的确平庸,她借势登上政治舞台的过去也很不讨喜;另一方面,哈里斯心太急又太算计,在阿富汗撤军这些丢脸的事情上,有意跟拜登保持距离,不愿帮拜登分锅。

拜登自然也以牙还牙,把南部非法移民潮这个最烫手的山芋丢给哈里斯,还冠冕堂皇地出了一个公告,任命哈里斯为他的全权代表,毋需和他商量即可直接开展解决非法移民等相关工作。非法移民问题是个无解的难题,太强硬的话会被批评“无人性”,太松又会导致难民激增,背上“工作能力低下”的评价。显然哈里斯将来接班的可能性,已经大大下降。那么民主党内其他排着队的大佬们,自然心思也会活络起来。大家都在算自己的小算盘,争抢卡位,决策圈出现分裂,政策一日三变,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结

民主党内的派系争斗、老少争斗、“夺嫡”争斗,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程度。 这种内斗的外在表现,就是拜登决策圈的公开不合以及政策的朝三暮四。在这种情况下,民主党是否还能顶住来势汹汹的共和党,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帝国进入中老年,总是伴随着剧烈的内部派系倾轧,美国也不例外。随着改选时间的临近,相信这种内斗将越来越激烈,届时,“嘴炮代替政纲”、“抹黑代替战略”的管治失能将愈发凸显。


转载自:https://news.ifeng.com/c/8AlZduSbNv8
推荐:网站设计http://www.5180it.com/pages/company2/index.html